工作电压:24-250Vdc 或 48-240Vac。
额定电流:1A 或 5A。
正常状态:在正常情况下,电流继电器通过正常工作电流,其动断(常闭)触点闭合,动合(常开)触点断开,断路器的跳闸线圈不会得电,电路正常运行。
过流故障状态:当线路发生相间短路等故障时,线路中流过的电流迅速增加。当电流达到过流继电器的动作值时,继电器内部的电磁机构动作,使动合触点闭合,动断触点断开。动合触点闭合会接通跳闸线圈回路,使断路器跳闸,切除短路故障;动断触点断开则去掉分流,确保跳闸线圈能够得电动作。此外,还可通过信号继电器将过流信号传送出去,用于报警或其他控制用途。
温度:继电器内部的电子元件(如电流互感器、运算放大器)对温度敏感。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元件参数漂移,例如电流互感器的磁导率随温度变化,会影响电流采样精度;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随温度波动,可能导致保护动作阈值偏移。
湿度: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内部电路受潮,引发漏电或绝缘性能下降,影响信号传输精度;长期潮湿还可能加速元件腐蚀,间接影响测量稳定性。
振动与冲击:安装环境的振动或机械冲击可能导致内部接线松动、元件位移(如互感器铁芯、线圈位置变化),破坏电路的稳定性,进而影响精度。
电源电压波动:继电器的工作电源(如 24-250Vdc 或 48-240Vac)若不稳定,会影响内部基准电路(如参考电压源)的输出精度,导致电流测量和动作逻辑判断出现偏差。
线路谐波:电网中的谐波电流(如非线性负载产生的高次谐波)会干扰电流互感器的采样信号,使其无法准确反映基波电流大小,导致测量值与实际值偏差,进而影响过流保护的判断精度。
负载特性:当线路中存在冲击性负载(如电机启动、电容投切)时,短时大电流可能导致互感器饱和或采样电路过载,造成瞬时测量误差;长期过载运行也可能使元件发热,间接影响精度。
电流互感器精度:继电器内部的电流互感器是电流采样的核心部件,其自身精度等级(如 0.5 级、1 级)直接决定原始信号的准确性。若互感器存在磁滞、非线性误差,或铁芯损耗过大,会导致采样电流与实际电流偏差。
电子元件老化:长期运行后,电阻、电容、晶体管等元件的参数会随时间漂移(如电阻值变化、电容容量衰减),导致测量电路的放大倍数、滤波特性改变,进而影响精度。
机械部件磨损:对于带机械脱扣机构的继电器,机械部件(如弹簧、连杆)的磨损或疲劳可能导致动作阈值变化,影响保护动作的准确性。
接线方式:接线端子松动、接触电阻过大,会导致线路压降增加,使采样电流偏小;多股导线未拧紧或氧化,可能引入额外电阻,干扰电流测量。
安装位置:若继电器安装在强电磁场环境(如变压器、大型电机附近),电磁干扰可能耦合到采样线路,导致信号失真;安装时未固定牢固,长期振动也会加剧精度下降。
初始校准:出厂前若校准不当,或现场未按规范重新校准(如更换元件后未重新标定),会导致基准值偏差,直接影响精度。
参数设定错误:用户误设保护动作阈值(如过流定值、延时时间),可能被误认为是继电器精度问题,实际为操作失误。
GN11J-11
51335 VARPLUS 15KVAR(400V)
BMXSDI1602
140CRP93100
LC1D40AP7C
A9L15692
56SO310CR
U31EKTH ACG
P122B00Z1D3EA0
LV429212